提高應用技術人員近紅外光譜分析模型?的開發能力-華普通用
提高應用技術人員近紅外光譜分析模型的開發能力
對于從事近紅外光譜技術應用的技術人員來說,建模是難點問題之一,因為它需要化學計量學知識作為支撐。
建立高質量的模型(不妨稱為最優模型)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簡化建模過程,建立一個比較優的合理的模型就不一定很難了。所建模型是最優還是比較優,一般體現在預測誤差是最小還是比較小,而在近紅外光譜分析的實踐中,不同模型的預測誤差常常相差不大(在合理建模的前提之下),或者用戶對模型預測能力要求不高,這種情況下,完全可以用比較簡單的建模過程和方法建立比較優的模型。另外,在線分析關注的是監測指標值的變化趨勢,因此相對于監測結果的絕對準確度,其更注重結果的穩定性。如果采用上述的策略,建模就不太難了。
本課題組在與企業合作開發近紅外光譜分析模型時,所采取的方法就是:我們為用戶開發實用的近紅外光譜模型的同時,對用戶的技術骨干進行建模培訓,使其除了掌握模型使用和簡單維護的技能以外,還要具備基本的建模能力。如果有必要,我們還提供簡易的建模軟件。該軟件能夠使不甚專業(基本的化學計量學知識還是需要掌握的)的使用者,能夠用簡單的若干個套路“半自動化地”完成建立模型的任務。這樣做不但有利于用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模型,還可以自主開發新的模型(雖然不一定是最優的,但能保證是較優的),同時也為社會培養了更多的“化學計量學人”。這種做法效果很顯著,我們為某化工廠研發了一套在線近紅外光譜監測裝置,并建立了模型。后來該企業自主開發了第二套監測裝置,而且在我們的幫助下,實現了一臺在線NIR儀器順序監測六個監測點的在線監測。再后來他們又獨立開發了第三套監測系統,獨立完成了建模工作。
梁逸曾教授曾經多次指出:只要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化學計量學并不難學。我體會到,要普及技術人員建立近紅外光譜分析模型的能力,培訓是必需的環節,而培訓的手段和方法可能更是至關重要的。儀器信息網和近紅外光譜分會每年都舉辦近紅外光譜技術和化學計量學的培訓活動,這對于普及近紅外,推動近紅外的發展意義重大。
另外,本人認為:智能建模,或自動建模是解決建模難這一瓶頸問題的有效途徑,這種建模方法的研發是非常有意義,且有重要需求的研究課題,理應引起化學計量學研究者,或NIR模型開發人員的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