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研究核磁共振波普儀技術已初見成效-華普通用
我國儀器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已初見成效
高端科研儀器依賴進口的問題已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早在199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就設立了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項。2011年,“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和“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設立,分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科技部管理,一個負責原創性的儀器研究,一個負責工程化和產業化。據了解,2011至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來自中央有關部門推薦、經費體量在1000萬元以上的重大科研儀器項目53項,批準資助金額38.14億元;資助全國科研工作者自由申請、經費體量在1000萬元以下的重大科研儀器項目466項,批準資助金額32.03億元;兩類項目合計資助經費超過70億元。
在這些科研計劃的支持下,我國儀器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已初見成效。以科技部“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為例,“十二五”科學儀器專項共安排項目208個,目前已全面進入驗收階段,有些成果已具備批量生產能力,得到了推廣應用。“十三五”期間,科學儀器專項共安排項目142個,目前正處于關鍵技術攻關和工程化樣機研制階段。
年夫順告訴記者,預計未來幾年,我國科學儀器成果將進入重要的推廣應用階段,將緩解我國對國外高端科研儀器的依賴。
依托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技術成立的武漢中科牛津波譜技術有限公司,所研制生產的核磁共振波譜儀系統整機已成功推向市場。公司CEO魏嘉說:“我們在國內已經成功賣出了70多臺核磁共振波譜儀,在國外也賣出了一些。”
“在國內核磁共振波譜儀市場長期被國外企業主導的背景下,70多臺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銷售成績”,魏嘉說,“這一方面得益于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長期在核磁共振波譜儀領域里的技術積累,另一方面則受惠于國家科學儀器研制計劃的大力支持。”
2007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開始承擔國家重大科學儀器研制項目,先后獲得6000多萬元的資金支持,用于核磁共振主機研發及工程化。經過多年攻關,該所于2014年成功研制出完整的原型樣機。之后,該所又成立了公司,將技術轉移,由公司進行產業化及市場應用的推廣。
“最重要的是一些核磁界的老前輩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魏嘉說,“在使用過程中,他們發現我們的儀器也不差,而且售后維修更方便,于是開始幫我們不斷地推薦,慢慢口碑就有了。現在很多國內用戶開始了解我們,產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不過也應看到,像中科牛津那樣的企業還不夠多。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徐堅說,在多數高端科研儀器領域,由于基礎薄弱,依賴進口的局面仍沒有得到改善,研發和生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